e起普法 更多>

警惕“领取育儿补贴”诈骗套路

“漯小举”课堂丨警惕屏幕后的“大灰狼”

“漯小举”课堂丨小心直播间里的“陷阱”

“漯小举”课堂丨扫码免费领礼品的骗局

“漯小举”课堂丨别拿青春“赌”未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4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制定本法。


  •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规范和引导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政务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提升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治理和服务水平,制定本指引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规范中央网信办主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保障专项组织实施,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有关要求,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科技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现将《中央网信办主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 根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9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现就开展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备案对象根据《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按照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


  • 9月,河南省各级网络举报部门认真履责,积极受理处置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持续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 公安机关聚焦网络谣言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的突出问题,全面开展网络谣言的监测发现、打击整治、生态治理等工作,不断提高管网治网能力水平


  • 为大力营造安全稳定、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郑州公安机关坚持依法打击和强化联动相结合,重拳出击、从严整治网络造谣传谣等突出问题,现将5起典型案例通报如下:案例一2025年2月,网民安某某为蹭热点,编造自己“在郑州农业快速路中州大道东400米处,驾车超速被扣3分”的违章被处罚信息发布在网络上,引发网民转载,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 “净网—2025”专项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公安部部署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网络违法犯罪,以“全链打击、类案打击、生态治理”为导向,持续加大打击整治力度,破获一批大要案件,坚决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效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孙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61亿人,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达52.0%


  •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22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为整治恶意挑动对立、宣扬暴力戾气等负面情绪问题,营造更加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着力整治4类问题


  • 通过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个人隐私信息,在网络上公开发布,对他人造成攻击和伤害,这就是“开盒挂人”


  • 勤奋努力的理发店主陷入转让纠纷,前往外地谋生又遭拐卖,逃出后遇到银行卡冻结……这样的悲惨故事打动了善良的网友,数次转账救济,结果竟是诈骗戏码


  • 这几天,几家主要网络平台接连被网信部门依法查处,吸引了众多网民的目光,也把相关平台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 有机器刷、有人工刷,“付70元可刷1万票”莫让网络评选沦为买票刷票“最美从业者,等你来投票”“帮忙投个票,亲戚家孩子”“投票有礼,点赞有奖,快来助力”……生活中,不少人都收到过亲朋好友发来的投票邀请,有的是为了争先评优,有的是为了参赛评奖


  • 用批量弹幕构筑话术陷阱,雇佣“职业水军”伪造减肥奇迹,假借“过来人”身份吸引消费者上当受骗


  • 警惕不法分子冒用芒市红十字会名义诈骗近期,疑有不法分子盗用云南省芒市红十字会捐赠二维码,通过非官方网络平台实施诈骗,严重威胁公众财产安全,扰乱公益慈善秩序


e起守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