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4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制定本法。
-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
为指导规范大型网络平台设立、运行个人信息保护监督委员会,对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进行监督,保护个人信息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大型网络平台设立个人信息保护监督委员会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5号《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商用密码使用管理规定》已经2025年4月21日国家密码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同意,现予公布,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
为进一步规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研究起草了《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根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9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现就开展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备案对象根据《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
-
为了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协调,完善法律责任制度,保护个人、组织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我办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再次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2025年9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第一条为规范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及时控制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
-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推动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汽车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国家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指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汽车数据出境安全指引(2025版)(征求意见稿)》,拟以规范性文件印发
-
为进一步规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研究起草了《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4月2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京举办在欧中资企业座谈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已于2022年2月1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64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3月15日起施行。
-
为依法惩治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通过声讯台传播淫秽语音信息等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规定,现对办理该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
为依法惩治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通过声讯台传播淫秽语音信息等犯罪活动,维护公共网络、通讯的正常秩序,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规定,现对办理该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
为正确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依法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促进信息网络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
-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规定,对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规范和引导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政务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提升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治理和服务水平,制定本指引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规范中央网信办主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保障专项组织实施,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有关要求,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科技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现将《中央网信办主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
根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9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现就开展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备案对象根据《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
-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按照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
-
自《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以下简称《框架》)发布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安全治理面临更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
-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当前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突破,大模型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
-
近日,中央网信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了《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发展,个性化算法推荐已经深入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在互联网世界中获取信息的方式
-
9月,河南省各级网络举报部门认真履责,积极受理处置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持续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
公安机关聚焦网络谣言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的突出问题,全面开展网络谣言的监测发现、打击整治、生态治理等工作,不断提高管网治网能力水平
-
为大力营造安全稳定、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郑州公安机关坚持依法打击和强化联动相结合,重拳出击、从严整治网络造谣传谣等突出问题,现将5起典型案例通报如下:案例一2025年2月,网民安某某为蹭热点,编造自己“在郑州农业快速路中州大道东400米处,驾车超速被扣3分”的违章被处罚信息发布在网络上,引发网民转载,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
“净网—2025”专项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公安部部署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网络违法犯罪,以“全链打击、类案打击、生态治理”为导向,持续加大打击整治力度,破获一批大要案件,坚决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效
-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网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持续加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执法工作力度,各地网信部门依法查处一批涉网页篡改、数据泄露、违法违规处理个人信息、新技术新应用未经评估上线等违法违规案件
-
8月,我省持续做好涉社会热点、灾害事故、“三农”等网络谣言的发现辟除,有力打击谣言传播,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
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及时发现查处借热点舆情事件进行造谣传谣线索,重拳打击传播虚假警情、编造公共政策等违法犯罪活动
-
防汛抗灾抢险是争分夺秒的硬仗,广大群众团结一心、多部门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投入工作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孙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61亿人,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达52.0%
-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22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为整治恶意挑动对立、宣扬暴力戾气等负面情绪问题,营造更加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着力整治4类问题
-
通过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个人隐私信息,在网络上公开发布,对他人造成攻击和伤害,这就是“开盒挂人”
-
勤奋努力的理发店主陷入转让纠纷,前往外地谋生又遭拐卖,逃出后遇到银行卡冻结……这样的悲惨故事打动了善良的网友,数次转账救济,结果竟是诈骗戏码
-
这几天,几家主要网络平台接连被网信部门依法查处,吸引了众多网民的目光,也把相关平台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
有机器刷、有人工刷,“付70元可刷1万票”莫让网络评选沦为买票刷票“最美从业者,等你来投票”“帮忙投个票,亲戚家孩子”“投票有礼,点赞有奖,快来助力”……生活中,不少人都收到过亲朋好友发来的投票邀请,有的是为了争先评优,有的是为了参赛评奖
-
用批量弹幕构筑话术陷阱,雇佣“职业水军”伪造减肥奇迹,假借“过来人”身份吸引消费者上当受骗
-
警惕不法分子冒用芒市红十字会名义诈骗近期,疑有不法分子盗用云南省芒市红十字会捐赠二维码,通过非官方网络平台实施诈骗,严重威胁公众财产安全,扰乱公益慈善秩序
-
《子产铸刑鼎》法治短剧剧照□河南法治报记者董景娅周公制礼作乐,铸就礼法合治的基石;张释之持衡践行法不阿贵;内乡县衙悬挂“公生明,廉生威”的治世箴言;包青天留下“铁面丹心昭日月”的千古传奇……河南,这片孕育华夏文明的沃土,有着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中原传统法律文化,奔涌着法治精神的源头活水
-
作为明清时期县级官署的典型代表,叶县县衙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游客,更以其独特的“反省文化”让人大开眼界
-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座以战国思想家墨子命名的文化景区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的文旅体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流传千年的谚语背后,藏着一位跨越神坛与尘世的传奇人物
-
很多人认识司马光,是从“司马光砸缸”的典故开始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孔昊刘薇李耳,字聃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孔昊刘薇在河南光山县白云巷内,有一座古朴典雅的清代建筑,这里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先驱邓颖超祖居,是邓颖超同志父亲及祖父居住的地方
-
中华文明五千年,司法制度的发展贯穿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