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式生活

仿冒官号“割韭菜”?拆穿伪装才能赢得信任

发布时间:2025-07-1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如今提起“官媒”,不少人心里都会打个问号,忍不住要辨辨真假。

  更有一些假“官媒”,竟敢顶着政府机构的名头,在直播平台上公开直播、售卖假货。

  近日,微博上#标注官方的假官号为何屡禁不绝#的话题登上热搜榜,网友@遇到好景降临 留言吐槽:“最搞笑的是,那个假冒邮政官媒的直播间,发货走的竟是圆通物流。”

  7月11日,国家网信部门发布了《网信部门大力整治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一文,文中透露累计处置违规账号3008个。

  中国网信网截图。

  而在今年6月,河南省委网信办深入推进“清朗”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处置了15个违法违规“自媒体”账号,其中微信公众号“豫城消息”“河南生活”等2个假冒仿冒党政机关官方账号的“自媒体”账号也在列。

  这些假冒仿冒“官媒”的账号到底有啥企图?平台又该如何监管?我们网友又能出什么力?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全是为了“变现”

  这些潜伏在网络空间的假冒仿冒账号,其运作逻辑实则简单粗暴 —— 一切行为都围绕着“变现”二字展开。

  它们精心披着“官方”的外衣,利用用户对官方机构的信任来吸引粉丝关注。当粉丝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开始通过多种方式获利。有的通过发布广告,推广产品,从中赚取佣金;有的则以“官方”名义开展有偿服务,如声称可以代办证件、解决疑难问题等,骗取用户钱财;还有的则通过直播带货获取提成。

  记者调查发现,在此次针对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的集中整治行动中,“邮政精选”这一假“官方”账号的处置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不少网友留言称:“终于出手了,那个邮政直播间我真是忍了很久!”“太好了,‘邮政精选’被查封了,里面卖的全是假货!”字里行间满是大快人心的情绪,也从侧面印证了整治行动的及时与必要。

  网友呼吁:切勿“高举轻放”

  目前对于假冒仿冒账号的处罚力度,是否存在“高举轻放”的情况?

  且看近期网友们的回复——@若辰守厚说道:“注册账号名称平台说了算吧,为什么不审核?”@当场呆住了则认为:“还是处罚得太轻。”

  为啥那些标注着官方的假“官媒”屡禁不止?在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桂生教授看来,这种乱象的持续出现有“三不高”原因:技术门槛不高、违法成本不高以及处罚力度不高。

  得让平台先“疼”起来

  作为账号生存与运营的“主战场”,各大网络平台在遏制假冒仿冒账号蔓延中被寄予筑牢监管防线的期待。相关人士指出,平台需从注册源头、运营过程到用户互动全链条发力,织密监管网络。

  在账号注册的“入口关”,平台审核机制亟待升级。针对部分账号靠“打擦边球”命名蒙混过关的问题,有专家建议,平台应建立官方账号名称数据库,对新注册账号名称实施“关键词 + 相似度”双重筛查。

  例如,当检测到与“河南发布”等官方账号名称相似度超过80%的申请时,系统应自动触发人工复核流程,由专业审核人员比对账号主体资质、认证材料等信息,确认无仿冒嫌疑后才可放行。

  河南大河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系统研发部总监冯源透露,“近年来,随着网络形态不断改变,我们技术方面也在不断对所开发的平台注册用户增强筛查力度,比如通过正则表达式、相似性对比算法、自然语言处理、设置关键词黑名单库、定期更新敏感词等技术手段,力求从根源上阻断假冒仿冒现象”。

  总之,对假冒仿冒“官媒”账号的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关部门、平台、网友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多方联动的治理格局,才能有效遏制假冒仿冒账号的泛滥,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刘思嘉)

  延伸链接

  在河南,遇到假冒仿冒“官媒”账号怎么做?广大网友可登录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s://www.henanjubao.com/进行举报。